iT邦幫忙

2022 iThome 鐵人賽

DAY 6
0
DevOps

一個人也能 DevOps ? 用 Angular + Spring Boot 演示專案由開發到部署系列 第 6

Day6: 介面設計流程 - 從 Wireframe 到 Prototype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昨天,我們利用 User Story Mapping 列舉了使用者在每個階段會執行的任務 (Task)。今天,我們先來介紹主流的 UI 設計流程以及方法,並一邊進行實作。

關於設計流程

一個使用者介面 (網站、APP、甚至到戰鬥機的儀表板) 的誕生,會經過一系列的設計、研究與驗證,也就是俗稱的 UI/UX 設計,是一個迷人、且具備邏輯的過程,可不像大家手機裡的 UberEat,只需要簡單的幾個步驟就能讓食物送到你的家門口。

一般來說,會經過以下幾個流程:

1. 需求探索
2. Wireframe 線框稿設計
3. Mockup & Mockup Testing 視覺稿設計與測試
4. Prototype & Usability Testing 原型設計與易用性測試

關於需求的探索能夠通過訪談、使用者地圖等方式取得與收斂,那麼 Wireframe、Mockup 和 Prototype 他們各代表著什麼,又有什麼差異呢 ?

以下介紹的流程會以前後端分離的開發為主,實際的設計流程可能會依需求與產品內容不同而有所差異。

Wireframe 線框稿

Wireframe 是非常簡單的草稿圖,目的是快速的將 UI 介面的功能與佈局呈現出來,讓開發團隊能專注在從需求到操作流程的過程。Wireframe 會盡量保持簡單,不會呈現過多的細節,通常也只會用黑白與光影來繪製,並用最基本矩形與圓形來表達 UI 元件,文字段落也會使用 Lipsum (假的、無意義的文字) 呈現,其目的是避免團隊注意力分散

Wireframe 的製作者通常會由最了解需求的人繪製,如參與訪談的 PM、SA,並在完成後與團隊討論,也因為有非常大的討論空間,需保持最高的彈性。

Wireframe 的繪製方法可以直接用紙筆進行,還能把一些元件先剪下來方便討論時移動布置,現在更多人會使用軟體工具繪製,在過去在做 UX Research 時,我最常使用 balsamiq 作為 wireframe 工具,balsamiq 在繪製 wireframe 上不僅提供了常用的 web 元件如 icon,Button 等,也支援 Lorem ipsum 讓用戶可以快速的產生線稿,同時也支援邀請成員加入,元件串接頁面執行 Usability testing 等好用的功能。

balsamiq-1
(Example From William draw with balsamiq)

但在幾年前我赫然發現要收費了,故改用 excalidraw 繪製。

Excali
(Example From William draw with excalidraw)

與 balsamiq 相比之下,excalidraw 僅提供基礎的圖形繪製與圖片上傳,雖然沒有較多 web 元件,但也完全滿足 Wireframe 繪製的需求,且也能夠匯出檔案做永久的儲存,在思考或討論時我習慣將匯出的 png 檔案放在 Onenote 內書寫紀錄。另外 excalidraw 也有提供付費版的 excalidraw+ 供選擇,若未來有機會可以再深入研究與比較。

字跡好醜
(ColorCodeTag Wireframe)

Wireframe 的繪製工具還有很多,大家可以尋找自己最投緣的工具嘗試,當然,我也看過使用 Excel 和 Word 繪製 Wireframe 的案例。

Mockup 視覺稿

在 Wireframe 完成後,UI Designer 會參照並以繪圖軟體製作出圖片,最終交付的圖片會與實作的內容一致 (但還是保留修改與討論的可能),而有些公司則是交由前端的切版師直接製做 HTML 與 css (含配色),但是並沒有實踐頁面的轉跳與其他操作。

Mockup 主要的目的是提供產品的視覺呈現,在這個階段會確定配色、元件細節與格式;而顏色、圖樣的設置會直接影響使用者的體驗與情緒,個人的經驗是在這個階段 UX 研究員會適時進場協助提升使用者體驗,而大多數還是由 UI/UX Designer 包辦。

由於這裡我將直接用 Angular 切版,故不製作 Mockup。

Prototype 原型

Prototype 泛指可操作的介面雛型,可以是能夠操作的 Mockup,或是實際開發的產品,目的是讓用戶能親自操作、來獲取貼近上線產品的回饋

事實上,Prototype 在某些情況會和 Mockup 重疊,如利用 Figma Adobe ( ˊ_>ˋ ) 串聯元件與頁面,亦可達到 Prototyping 的功效;而有些情況則是驗證功能真的能在開發中被實踐出來,如驗證 Angular 的套件,甚至是第三方的 API 等。

關於實踐的方法與工具非常多,有時為了快速演示概念,我們還能使用人人都會用 (嗎) 的 Microsoft PowerPoint 製作。

ppt-not-ptt

今日結語

今天,我們介紹了介面的設計流程,同時也強調實踐的方式會因專案甚至是公司文化而有所不同,像我曾開發某系統後台的案例是先由 SA 繪製線稿後,交由切版師製作 Html 與 css,並將一些固定的元件如配色、Button、icon、 Header & Footer 等製作好,後續的規格則一樣由 SA 繪製線稿,而 Programmer 則參照線稿並修改 Html 格式來開發。

結束了設計的流程,明天,我們來介紹易用性測試,並準備結束第一期的 Sprint。

Bonus 一點心得

自從學會前端開發之後,在 wireframe 繪製的過程中,其實也會很自然的想到會使用何種元件與技術達成目的,同時也能啟發更多的後續的優化與延伸,如使用的原件、bootstrap 等相關內容。

有趣的是,在以往我不熟悉前端技術,與有相關經驗的人討論 wireframe 時,常常會需要將話題拉回使用者的操作與情境上,而非先想如何完成前端的實作;現在能深刻體會設計師們當初的想法...。對此,在討論的核心目的與其他內容的分配比例,也是會議主持者在會議開始前需要拿捏的。

今天也花了很多時間介紹 wireframe,一來是它是將需求與任務從文字轉變為圖像的第一個步驟,能在繪製的過程梳理任務中遺漏的細節,二來則是若 wireframe 能清楚表達操作的邏輯,後續的設計工作亦可外包給外部團隊實踐符合需求的 Mockup 和 Prototype。

然後上傳的照片怎麼比例這麼大啊 QAQ


上一篇
Day5: 專案規劃與使用者故事
下一篇
Day7: 易用性測試 (Usability Testing)
系列文
一個人也能 DevOps ? 用 Angular + Spring Boot 演示專案由開發到部署30
圖片
  直播研討會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